人口老化成大勢,港人應自力更生
Categories: Health Insurance, Healthcare, Hong Kong, Maternity, Medical Insurance, News | Published on November 09, 2012
新任特首梁振英在上任前,已經指出香港正面對因人口老化而來的嚴重威脅,因此早在他競選時,已經提出多項政策,包括提高首名子女個人免稅額至8萬港幣,擁有超過二名及以後子女將享有達10萬港元的免稅額;實施15年免費教育並設立侍產假,凡此種種旨在鼓勵香港市民生育,避免香港受人口老化所累,失去競爭力。
人口加速老化,生育持續偏低。
無容置疑,港人的平均壽命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和生活環境改善,而進一步延長,但壽命延長的同時,港人愈來愈傾向遲婚並且不願意生育,導致人口老化的問題日趨嚴峻,如今情況已經日漸改變。
統計處的數據顯示香港人的年齡中位數已經由2001年的 36.7歲上升至2011年的41.7歲,預期由於出生率和死亡率持續低落,距今10年後年齡中位數將會高達約50歲。由於15歲以下兒童比例下降與65歲及以上長者比例上升,人口老化逐漸成為社會大勢。
同時由於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已經改變,兩性機會日漸平等,女性擔當家庭主婦的傳統角色已日漸衰退,越來越多女性進入大學,隨著男女就學的機會均等,女性在職場上的地位更形重要,其中一個影響是香港男女開始有晚婚的趨勢,統計處的研究指出現時香港男性初次結婚的年齡已經由三十年前的二十七歲增加至今天的卅一點二歲;而女性初次結婚的年齡中位數亦由二十三點九歲增加至廿八點九歲,可見遲婚在香港已經越來越普遍,尤其以女性為甚。
教育水平提高反映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士越來越多,公私立大學,加上海外和其他大專教育,例如副學士和高級文憑等,進一步導致年輕人首次入職的年齡提高,連帶推遲首次結婚的年齡,家計會早前的調查亦指出,2011年男女理想的結婚年齡分別為27.4歲及29.5歲,比2010年政府統計處公佈的實際結婚年齡遲了1.69年。此外,調查亦顯示香港人平均理想子女的數目由1991年的1.85名減至去年的1.45名,反映香港人生育意願降低,事實上,生育年齡隨結婚年齡降低,香港今天已成為全球公認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之一,統計處預期總和生育率將由2010年每千名女性對1108名活產嬰兒,下降至2039年的936名,數字將遠低於每千名女性生育2100個子女的更替率,而且鑑於女性在職場上逐漸有機會可以獨當一面,再加上社會風氣改變,社會開始接受一胎化,凡此種種,對香港的出生率和人口老化構成重大的影響。
全球人口老化再造社會生態。
西方國家夫婦與30年前比決定更遲才有孩子。在80年代,婦女平均在20歲成為母親,但今天更多人到三十歲左右才生下第一胎。這個改變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源自財務壓力,很多情侶廝守多年,來準備他們的童話式婚禮,除非他們找到更好的方法去運用自己的積蓄,例如教育孩子或添置傢俱。
全球人口逐漸老化,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已經陸續退休,中國的一孩政策加上全球的發達世界傾向成立小家庭,導致年齡分佈逐漸失衡。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士一方面致力協助他們的孩子實現夢想,另一方面亦為退休作好準備,確保自己可以在退休後輕鬆享受生活。
對來自發達國家的人士而言,只要立即採取行動,其實為時未晚,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家庭則急需來自社會和國家的援助,從而改善退休生活。老人家的社會保障計劃始終需要有人負責,假如社會沒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支持社會保障系統,老人家又如何安享晚年?假如你和你的伴侶打算擁有孩子,我們認為你們要注意全球文化改變和人口趨勢構成的影響,我們建議你們在擴大家庭成員前,先考慮五個問題。
高齡父親有較大機率將基因疾病遺傳給自己的子女。
最近一項在冰島進行的研究,對基因突變的成因提出了挑戰傳統的新觀點,它指出母親的年齡是影響兒童患上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男性年紀較大後成為父親會有更大可能性將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遺傳給後代,例如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這個觀點與較過去的觀察更為吻合,就是年邁父親生下的孩子較有可能患上自閉症和其他疾病。
事實亦證明高齡產婦的兒童更有可能染色體異常,例如唐氏綜合症,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新的基因突變來自父親。研究更顯示高齡父親會遺傳更多突變基因。一位40歲的父親比20歲的父親可能會遺傳三倍或以上的突變基因予他的子女。40歲父親的子女亦有三倍高的可能性患上精神分裂症,並有兩倍高的可能性患上自閉症。傳統的研究指出高齡產婦較有可能生下患上慢性疾病的孩子。這一個研究挑戰了以上的論點,它指出只有患上唐氏綜合徵的風險隨孕婦的年齡增加。
高齡產婦擁有更”健康快樂”的子女?
與越早生孩子越好的男士相比,婦女就基因學而言,似乎隨著年齡的提長而改善。除了患上唐氏綜合症和併發症的風險外,英國的研究顯示高齡產婦的子女發展語言和社交技能的速度更快,而且更少往醫院接受治療。雖然仍然無法免除潛在的風險,但這項研究仍提供了一線希望,醫療保健專家一般只強調高齡懷孕的風險,但事實上似乎並不全是壞事。
顯而易見高齡產婦一般都受過更好的教育,有較高的家庭收入,更可能已結婚,所有這些因素有助兒童成長,而一名20歲的母親相對比較缺乏生活經驗和不成熟,嬰兒面對問題時,往往需要他人協助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高齡產婦可以較熟練地解決問題,有更加時間養育她們的子女,而且因為她們一般都比較富裕的關係,所以她們也更容易僱請保姆,導致她們因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其中一個影響是子女擁有保姆的口音而不是他們父母的口音。
過胖的父母亦對子女有不良影響。
高齡產婦往往較容易超重,從而危險子女的健康,有研究顯示過重和超重的孕婦比一般孕婦高65%和163%生下過重的嬰兒。過重的嬰兒出生時有較大機率患上併發症,同時長大後亦更有可能患上痴肥。此外超重同時會增加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風險,特別是在中年開始痴肥的人士,有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過重者的認知能力比正常人的下降速度快22%,所以有意生孩子的人士必須要小心體重。亦有研究指出肥胖孕婦的嬰兒比一般孕婦的嬰兒有更大機率會夭折。
全球越來越人患上與肥胖有關的併發症和慢性病,甚至致命,無論是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皆不能幸免。在懷孕期間控制飲食並不等如節食,事實上最不應該在懷孕時節食,孕婦應該均衡健康地飲食,飲食過量會增加孩子超重的可能性,而飲食不良,同樣會影響子女發育,換言之孕婦個人的健康不止短期內影響自己,長期更會影響一家人的健康。
服用避孕藥後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恢復。
科技發展使避孕技術層出不窮,有越來越多新設備可供選擇,其中最常見的是女性口服避孕藥,方便使用,價格低廉,既容易購買,更容易停止服用,通常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生育水平。但亦有婦女經歷使用避孕藥後的副作用,例如失去性慾,情緒低落以及增加性交時的不適感。可幸沒有副作用是永久性的,戒菸丸亦有助更快恢復身體狀態。 請記住,雖然停止服用避孕藥使婦女回復正常的生育能力,但現實上生育能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特別是自36或37歲開始,逐漸下降,所以太遲開始計劃懷孕的夫婦可以會面對難以懷孕,甚至無法受孕。
婦產科費用高昂, 特別是患上併發症的孕婦。
今天越來越多國家擁有很便宜的公共產科服務,產房的質素亦很高,但往往需要大排長龍。由於絕大多數孕婦屬於正常分娩,並沒有併發症,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分娩並接受助產士協助。畢竟懷孕不是任何新的或罕見的疾病,人們一直成功分娩許多年。但即使你成功分娩,醫院的費用仍然很高,生育醫療保險可以有效解決你決定要孩子時面對的財政困難。但要記住生育保險往往設有等待期,你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再適時停止服用避孕藥。假如你太早停止服藥,你可能會因為太早懷孕而無法得到保險保障分擔分娩費用,面對嚴重的財務困境。
今天社會科技的長足發展,使醫療保健服務相當發達,既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安全的時代,亦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代。誰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度爆發金融危機?的誰可確保下一代有乾淨的空氣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繼續建設,創新和發展?雖然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難以生存,但同時無人可以預測未來。因此我們更需要深思熟慮,做好準備,確保自己和下一代可以享有最優秀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