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難上難?
Categories: Health Insurance, Healthcare, Hong Kong, Maternity, Medical Insurance, News | Published on November 30, 2012
多年前,香港某間知名銀行播出電視廣告,由著名的香港滑浪風帆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主演,她在廣告中表示在香港供養一名孩子需要花費高達400萬鉅額港元,廣告一播出後,立即在當時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因為四百萬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不少新婚夫婦更因此紛紛決定要重新考慮生育大計。到底現時在香港供養子女是否如此艱難?
政府免稅額一加再加
現時香港政府為香港家庭提供的補助主要為已婚人士免稅額和子女免稅額,2012年的已婚人士免稅額為240,000,而每一名子女可享63,000子女免稅額,與二零零六年的40,000子女免稅額相比,增幅超過五成,換言之有子女的香港家庭每月可減免7250元。
可惜免稅額完全不足以資助香港家庭每月養育一名子女的開支,首先一般私家醫院的分娩套餐約二萬至五萬不等,因為私家醫院往往採取病房分級制,按病房質素收費,造成不同套餐的收費可以相差一至兩倍,加上醫院往往就不同的項目額外收費,首先所有分娩套餐均額外收取醫生或麻醉科醫生的服務費,本地孕婦一日三餐的膳食亦不包括在套餐的費用內,假如孕婦不幸發生意外,需要接受急救,事前的治療和事後的護理亦需要額外收費,因此孕婦一定要預先了解清楚分娩套餐的收費詳情再行選擇,更理想的做法是透過孕婦保險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以免蒙上不必要的損失。
教育需要鉅額開支
事實上,家庭將最大的開支用在子女的教育之上。根據教統局在二零一二年公佈的資料,全港九百多間幼稚園都屬於私營教育機構,其中有近七成增加學費,眾多學校加價一成或以上,耀中國際學校及耀中幼稚園仍然蟬聯全港最貴幼稚園,它的全日制幼兒班全年收取超過十三萬元學費,而全港最便宜的全日制幼兒班一年亦需要三萬元學費,再加上由一至二千元不等的書薄費,還有不可或缺的校服鞋襪、交通費和膳食費等雜費,開支相當驚人,而且學費愈貴的幼稚園,學位競爭更激烈。換言之,即使父母有能力負擔高昂學費,子女也未必可以成功考入心儀的學校。
興趣班變無趣班
現時不少家長要求自己的子女報名參加不同的興趣班及課外活動,例如音樂、繪畫、舞蹈與外語等,從而強化子女的履歷表,有更大成功率可以考入心儀的學校,已經有調查顯示,每名香港小學生同時參加近3個不同與正規課程無關的興趣班,導致他們放學後的生活非常忙碌,香港大學的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的家長每年花費超過9,800元為子女報價興趣班上;而小學生的情況更嚴重,每年花在興趣班的開支高達1.4萬元,平均同時參加2.9個興趣班。這個情況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擔憂,因為家長將本應替子女減壓,發展潛能的課外活動視作升學的條件,令學生無法寓學習於娛樂,假如學生考不上心儀的學校,對他們的自信將造成沉重的打擊,而家長花上鉅額金錢於興趣班上,卻無法幫助子女建立自信,興趣班頓變「無趣班」,浪費家長和子女的時間與金錢。
中產再淪夾心
雖然香港學生資助辦事處為有經濟需要的中小學生提供學校書簿津貼、車船津貼和上網費津貼,補貼他們日常生活的所需,並有助他們的父母減輕家庭開支,但津貼無法惠及不符資格的中產家庭,他們每年都要按時交稅,只享有每月7250元的免稅額,沒法為子女申請政府經濟津貼,更要獨力應付往屋的需要,包括租或供私人樓,因此不少中產家庭有了孩子後的生活也會百上加斤。
雖然香港擁有全球知名的優秀醫療機構,可確保有意為人父母者可以安全誕下健康的孩子,香港優質的教育亦能夠將他們作育成材,但高質素同時意味高昂的費用。現階段政府為不同階層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開學津貼,但不是所有家庭也可以受惠,受惠的家庭亦不一定得到全面的補貼,社會必需要思考如何援助弱勢社群和中產階層,定下長遠的政策,目標在於確保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也可以得到必需的支援,防止“跨代貧窮”影響他們的生活,培養下一代開創健康快活的生活。